史記卷80 樂毅列傳
樂毅最有名的事蹟是連下齊國七十幾城,只有莒、即墨兩城未下,記得小時候兩岸爭鬥激烈時,「毋忘在莒」在台灣喊得震天響,就是這個故事。
「毋忘在莒」故事繪聲繪影樂毅連下齊國七十二城,最後下台,換上騎劫,被田單以火牛陣打敗云云。這一切都和「禪讓」有關,堯傳位舜號稱「禪讓」,被「史記爆料」踢爆是「政治連姻」,幾千年後的戰國趙武靈王又幹了一次傻事 –「禪讓」,造成沙丘之亂,害樂毅逃到魏國,之後又投奔燕昭王,原文見史記卷80、樂毅列傳:
樂毅賢,好兵,趙人舉之。及武靈王有沙丘之亂,乃去趙適魏。聞燕昭王以子之之亂而齊大敗燕,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燕國小,辟遠,力不能制,於是屈身下士,先禮郭隗以招賢者。樂毅於是為魏昭王使於燕,燕王以客禮待之。樂毅辭讓,遂委質為臣,燕昭王以為亞卿,久之。
沙丘之亂說來好笑,趙武靈王算是趙國不錯的總統,有天夢見了一個處女(難道之前的都不是?),念念不忘,來自韓國的老婆不得已,找到了自己國家百姓吳廣的女兒吳娃嬴,塞給趙武靈王,希望他玩一玩就算了,沒想到娃嬴正如同趙武靈王夢中所見,因而趙武靈王無比寵幸娃嬴,日夜寵幸的結果,娃嬴生了個兒子,被小頭左右的趙武靈王就此廢了原本的太子公子章,立娃嬴之子為太子。不知怎麼發生的,有一天,趙武靈王一時想不開,把王位傳給了娃嬴之子趙惠文王,自稱為主父,原文見史記卷43、趙世家: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并傅王。是為惠文王。惠文王,惠后吳娃子也。武靈王自號為主父。
老大公子章當然不爽,趁著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往沙丘渡假之時,和門人田不禮一起作亂,先假借趙武靈王的命令召趙惠文王晉見,跟隨趙惠文王的老臣肥義一踏進殿門就身首異處,總統侍衛長高信只好和田不禮打了起來。
趙武靈王的叔叔安平君趙成和大臣李兌正好由京師來向趙武靈王、趙惠文王稟報,遇上公子章作亂,立刻加入戰局,公子章不敵,逃入趙武靈王渡假時的大衛營。
這一下子趙成、李兌為難了,放了公子章?繼續打?最後決定?不打、不放!包圍大衛營,放話「殺掉最後一個離開的人」,公子章及田不禮終究被殺,大衛營裡的人也跑光了,只剩趙武靈王,沒東西吃,只好到麻雀巢抓小麻雀果腹,撐了三個多月,餓死沙丘宮!原文見史記卷43、趙世家:
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ㄑㄩㄝˋ)鷇(ㄎㄡˋ)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趙武靈王讓位娃嬴之子趙惠文王,有些勉強,娃嬴一死,趙武靈王就後悔讓趙何作太子,原本想將趙國一分為二,一半給長子公子章,還沒想清楚,就禍起蕭牆。原文見史記卷43、趙世家:
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本章節明明是樂毅列傳,怎麼會寫到史記卷43、趙世家去了?實是因為趙武靈王沙丘之亂,樂毅才跳槽到趙國,至於為什麼樂毅要離開趙國,有些不清楚,大概如同今日上班族換工作,志趣不合、加班太多、不想到大陸長期出差…等等。
但是,樂毅在燕昭王時得到重用,被燕惠王將其免職後,怕被殺,又跳槽趙國當了個有名無權的特別助理「望諸君」,往來燕趙之間為「密使」,燕國也封樂毅為「昌國君」,樂毅最後老死趙國,原文見史記卷80、樂毅列傳:
於是燕惠王固已疑樂毅,得齊反閒,乃使騎劫代將,而召樂毅。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誅,遂西降趙。趙封樂毅於觀津,號曰望諸君。尊寵樂毅以警動於燕、齊。
..
於是燕王復以樂毅子樂閒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復通燕,燕、趙以為客卿。樂毅卒於趙。
王位禪讓不得!所謂的堯舜禪讓,其實是政治角力的結果。趙武靈王中興了趙國,原本也有機會成就一統大業,突發奇想的把王位一讓,大權一失,自己餓死沙丘宮,千古事業就此完蛋。樂毅也因此逃往燕國,成就了燕昭王幾乎滅齊的大事!
更多史記爆料,下回分解。
史記爆料目錄:三民新譯史記–目錄
王位禪讓不得(史記卷80、樂毅列傳):2013年06月0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