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是假丶奉承上意是真

漢書卷90、酷吏傳第60

一意孤行這個成語出自漢書,講的是趙禹,說他不和他人來往, 「孤立行一意而已」, 原文見漢書卷90、酷吏傳第60:

禹為人廉裾,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終不行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感覺上趙禹是個好人,潔身自愛,不結朋結黨,但是,史記丶漢書都把趙禹列為酷吏,卻又沒有什麼特別的實例,有些奇怪。

趙禹曾經是周亞夫的手下,周亞夫任行政院長(丞相)時,就看出來趙禹的本性,所以不升他。 而趙禹到了武帝時才因為努力文書工作(刀筆吏),成為御史丶中大夫,原文見漢書卷90、酷吏傳第60:

趙禹,斄ㄌㄧˊ人也。以佐史補中都官,用廉為令史,事太尉周亞夫。亞夫為丞相,禹為丞相史,府中皆稱其廉平。然亞夫弗任,曰:「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武帝時,禹以刀筆吏積勞,遷為御史。上以為能,至中大夫。與張湯論定律令,作見知,吏傳相監司以法,盡自此始。

周亞夫接替陶青為丞相是在景帝七年丶西元前150年,所以這時趙禹在丞相府管文書,是個小腳色,到了西元前129年,趙禹已經升為首都警政署長(中尉,掌徼循京師),原文見漢書卷19、百官公卿表第七:

六月乙巳,丞相青免。太尉周亞夫為丞相。

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

中大夫趙禹為中尉。

趙禹身為酷吏的確切例子,如前所述、不詳,但是若仔細抽絲剝繭,就可以看到他如何替漢景帝作掉政敵周亞夫,周亞夫和梁孝王是景帝的兩大政敵,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後,軍權在手,趙禹作掉周亞夫丶居功厥偉,酷吏當之無愧。且説….

在漢書中提及趙禹曾經升官至司法院長(廷尉),同時說到條侯開始就認識到趙禹很賊(賊深),日後怕會吃他的虧,條侯是誰?條侯就是不升趙禹的周亞夫! 漢書接著説到「及禹為少府九卿,酷急。」, 這是說當趙禹做到少府時, 變得更加殘酷, 可見周亞夫的叛斷是對的。原文見漢書卷90、酷吏傳第60:

見法輒取,亦不覆案求官屬陰罪。嘗中廢,已為廷尉。始條侯以禹賊深,及禹為少府九卿,酷急。

以上這些句子連起來讀,似乎講的是「趙禹急迫地對周亞夫殘酷」,但是趙禹做到少府是在武帝之時,和周亞夫之死隔了二丶三十年,似乎沒有關係。但是和漢書、張陳王周傳中周亞夫的一段合著看,就有些道理了。張陳王周傳中有景帝鬥倒丶餓死周亞夫的場景,這完全是因為周勃丶周亞夫父子在文丶景二帝時權勢太大的緣故,周勃扶立文帝,周亞夫平七國之亂,保住景帝的王位。有大功,但也因此功高震主,成為皇帝眼中釘丶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話說…

周亞夫之子買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的鎧甲盾牌,因為仗勢不付工人工資被告,本來以周家的權勢,這是件小事,隨便給些錢就了事了,但是,正當景帝要做掉周亞夫之際, 無事化有丶小事化大,景帝就把周亞夫打入司法,並找來司法院長(廷尉)介入丶指揮檢察官問訊,檢察官問:「為什麼買鎧甲盾牌?準備造反?」,周亞夫答:「這些都是殉葬用的鎧甲盾牌」, 旁邊的書記官(吏)竟然説:「你縱然在活著的時候無法造反,卻想在死後到地下陰間造反?」,這根本是明擺著「入人於罪」,當時這廷尉名為「瑕」,而那個書記官「吏」應該就是趙禹「註一」,景帝知道周亞夫丶趙禹之間因為升官的予盾,故意挑趙禹這個書記官審訊周亞夫,最後周亞夫在獄中五天沒飯吃而餓死。原文見

漢書卷40、張陳王周傳第10:

居無何,亞夫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與錢。庸知其盜買縣官器,怨而上變告子,事連汙亞夫。書既聞,上下吏。吏簿責亞夫,亞夫不對。上罵之曰:「吾不用也。」召詣廷尉。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亞夫,亞夫欲自殺,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歐血而死。國絕。

漢書卷19丶百官公卿表第七:

廷尉瑕更為大理

漢書記載,景帝中七年丶西元前143年,周亞夫下獄死, 就這樣景帝替13歲的兒子武帝掃除了障礙, 三年後丶西元前140年,景帝死,16歲的漢武帝即位,原文見漢書卷27、五行志第七:

景帝中六年三月,雨雪。其六月,匈奴入上郡取苑馬,吏卒戰死者二千餘人。明年,條侯周亞夫下獄死。

當然,可能會有人覺得為什麼「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的吏指的是趙禹,本文一開始就指出文書工作是趙禹的專長,倒底是什麼文書工作?由之前周亞夫覺得「極知禹無害,然文深」,由「文深」一詞可知趙禹一直在做法律方面的事情,之後武帝讓趙禹「與張湯論定律令」,更可知趙禹曾經當過書記官丶檢查官是必然的,趙禹在武帝時已經飛皇騰達,當了大官,因此趙禹當書記官丶檢查官之時應該是在武帝之父景帝的手𥚃,尤其是「禹以刀筆吏積勞」這一句幾乎點明了趙禹當書記官曾經替武帝立了大功丶幹掉王位繼承後的大政敵周亞夫,否則刀筆吏(書記官)這麼多,為什麼只升趙禹?原文見漢書卷90、酷吏傳第60:

武帝時,禹以刀筆吏積勞,遷為御史。上以為能,至中大夫。與張湯論定律令,作見知,吏傳相監司以法,盡自此始。

在景帝時當個刀筆吏(書記官)的趙禹,到了武帝時一路升官,武帝元光六年丶西元前129年,中大夫趙禹升為中尉,元朔六年丶西元前124年,中尉趙禹升為少府 ,元鼎四年丶西元前113年,少府趙禹升為廷尉,四年後,元封二年丶西元前109年,以趙禹老了為由,將其貶為燕相。需知,燕王劉旦在元狩六年丶西元前117年四月29日(乙巳)與齊懷王閎與燕王旦、廣陵王胥同日立為王,燕王很有謀略,武帝並非不知,可能因此把酷吏趙禹擺在自己這個不怎麼聽話的兒子身邊,監督兼教導,可惜趙禹不敵劉旦,只做了幾年就被搞上「誖亂有罪」,辭職退休,在日後漢昭帝之時,燕王劉旦終於造反,這是後話,也可見漢武帝的先見之明,原文見

漢書卷19丶百官公卿表第七:

西元前129年,中大夫趙禹為中尉

西元前124年,中尉趙禹為少府

西元前113年故少府趙禹為廷尉,四年以老貶為燕相

漢書卷90、酷吏傳第60: 

禹以老,徙為燕相。數歲,誖亂有罪,免歸。後十餘年,以壽卒于家。

趙禹一路高昇之時,有段插曲,就是趙禹曾經替衛青挑選田叔丶任安兩人上報朝庭任職,由趙禹搞死周亞夫,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權勢鼎盛的衛青會去拉攏趙禹「註三」,小人得罪不得!一意孤行的趙禹丶是假,奉承上意(景帝作掉周亞)是真,趙禹在餓死周亞夫一事後被列為酷吏也是理所當然。

「註一」司法院長(廷尉)丶檢察官丶書記官三位一體搞死周亞夫, 當時這廷尉名為「瑕」,詳見文武百官丶多如過江之鯽

「註二」「武帝」首創年號,在位53年,共用了十一個年號,建元為西元前140~135年,元光為西元前134~129年,元朔為西元前128~123年,元狩為西元前122~117年,元鼎為西元前116~110年,元封為西元前110~105年,太初為西元前104~101年,天漢為西元前100~97年,太始為西元前96~93年,征和為西元前92~89年,後元為西元前88~87年。

「註三」衛青拉攏趙禹詳見任安田仁投錯門受辱割蓆丶難兄難弟再投胎轉世

漢書志大才輸目錄: 漢書丶目錄

一意孤行是假丶奉承上意是真( 漢書卷90、酷吏傳第60):2018-08-05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