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天文占星學

史記卷27 天官書

現在2012年,星座、生肖等等占星卜問流行的很,在太空人早已登月,有哈伯望遠鏡、電腦、影像辨識等各種高科技的現代,能觀測到幾萬公里外的天文現象,不足為奇,史記卷27 天官書講的是西元前的事情,遠溯到春秋時代,距今2000~3000年,用肉眼觀察記錄下與現代接近的天文數據,舉幾個史記卷27 天官書內的記載實例,彰顯中華文明在科技上的潛力。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閒。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斗。

北斗七星的名稱分別為天樞、旋、璣、權、衡、開陽、搖光,「天樞、旋、璣、權」四星稱為魁,「衡、開陽、搖光」三星稱為杓,「衡殷南斗」中的南斗是二十八宿之一,「衡殷南斗」是說「南斗星」在「權、衡、開陽」三星的連線上,「魁枕參首」是說稱為魁的「天樞、旋、璣、權」四星正好在二十八宿之一的「參宿」的兩肩上,「天樞、旋」在一肩,「璣、權」在另一肩。「用昏建者杓」中的「昏建」又稱「月建」,這是種用方位地支表示月分的方法,基本上,古人想辦法把三度空間的天文投射到二度空間的地面上,用某個地面上的位置方向距離描述某顆星,例如:「魁,海岱以東北也」就是講稱為魁的四星「天樞、旋、璣、權」在「海岱以東北」這個方向。觀察必需有個基準(也就是今天數學上的座標軸),「昏建」就是座標軸的概念,「昏」是指黃昏,太陽落入地平約6~8度時,觀察北斗斗杓所指12辰方位名作為該月月名的「月建」方法即為「昏建」,約在戰國時期,地面方位分為「北、子、南、午、東、卯、西、酉」八個方向,也就是,子是北南、午是東南、卯是東西、酉是西北,再以地支每三十度分隔,東北方為丑、寅,西北方為戌亥。夏正十一月黃昏斗柄指子,十二月指丑,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依此類推,這就是用方位地支表示月份的方法、稱為「月建」。(詳見三民新譯史記1357頁注釋17)。

月蝕

月食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復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復始。故月蝕,常也;日蝕,為不臧也。

這一段講的是月蝕的週期,六次間隔五個月發生一次月蝕,五次間隔六個月發生一次月蝕,再一次,六次間隔五個月發生一次月蝕,一次間隔六個月發生一次月蝕,五次間隔五個月發生一次月蝕,加起來,每113個月形成一次月蝕週期。這是司馬遷根據歴代月蝕記錄所作的總結,是個很了不起的科學成就。

二十八宿

角、亢、氐,兗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牽牛、婺女,楊州。虛、危,青州。營室至東壁,并州。奎、婁、胃,徐州。昴、畢,冀州。觜觿、參,益州。東井、輿鬼,雍州。柳、七星、張,三河。翼、軫,荊州。

二十八宿分別是角、亢、氐(ㄉㄧˇ)、房、心、尾、箕(ㄐㄧ)、斗、牽牛、婺(ㄨˋ)女、虛、危、營室、東壁、奎、婁、胃、昴(ㄇㄠˇ)、畢、觜(ㄗ)觿(ㄒㄧ)、參、東井、輿鬼、柳、七星、張、翼、軫(ㄓㄣˇ)。二十八宿的名字看起來怪怪的,其實,查一下維基,二十八宿的名字是在形容某個生物、植物或物體、事物,例如,角是蒼龍的角,亢是蒼龍的頸,氐(ㄉㄧˇ)是蒼龍的胸及前腳,房是蒼龍的腹,心是蒼龍的心,尾是蒼龍的尾,箕(ㄐㄧ)是蒼龍的糞,斗是亦指天廟、玄武的蛇身,牽牛是牽牛鼻的繩,婺(ㄨˋ)女是織布女工、是玄武的龜或蛇身,虛是空虛、廢虛或負責處理喪事的官員,危是屋頂,營室是龜身,東壁是牆壁,奎是白虎的足,婁是天獄,胃是穀倉,昴(ㄇㄠˇ)是髦頭,畢是狩兔網,觜(ㄗ)觿(ㄒㄧ)房是貓頭鷹頭上的毛、或鳥嘴,參是三颗星,東井是水井,輿鬼是眾多的鬼,柳是垂柳,七星是衣服,張是鳥的嗉囊、或張網捕捉野獸,翼是朱鳥的翅膀,軫(ㄓㄣˇ)是朱雀的尾巴。所以,二十八宿合起來有蒼龍、天廟、蛇身、牛、織布女工、龜、處理喪事的官員、屋頂、牆壁、白虎、天獄、穀倉、髦頭、兔、貓頭鷹、鳥、水井、鬼、垂柳、衣服、野獸、朱鳥、朱雀,看起來像極了一幅農家田園的圖像,古代應該是人人皆知的影像,以已知的農家田園來比喻未知天上的二十八宿,是個合理的方法,我們現代人不熟悉這些字眼(角、亢、氐),看起來覺得怪異,其實,在古代應屬平常。

日蝕

蓋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日蝕三十六,彗星三見,宋襄公時星隕如雨。

這一段是說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有日蝕36次,彗星三次,並且在宋襄公時有慧星撞地球(之前史記爆料講過)。三民新譯史記1417頁注釋43詳列了春秋242年間36次日蝕的年份,春秋是從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到魯哀公14年(西元前481年)、共242年,詳列36次日蝕,如下:

隱公:3年2月乙已(西元前720年)

桓公:七月壬辰朔,十七年十月朔(西元前695年)

莊公:18年三月朔(西元前676年),25年六月辛未朔(西元前669年),26年12月癸亥朔(西元前668年),30年九月庚午朔(西元前664年)

僖公:五年五月戊申朔(西元前642年),12年三月庚午朔(西元前648年),15年五月朔(西元前645年)

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朔(西元前626年),15年六月辛卯朔(西元前612年)

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朔(西元前601年),十年四月丙辰朔(西元前599年),十七年六月癸卯朔(西元前592年)

成公:16年六月丙寅朔(西元前575年),17年12月丁巳朔(西元前574年)

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西元前558年),十五年八月丁巳朔(西元前557年),二十年十月丙辰朔(西元前553年),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西元前552年),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西元前552年),23年二月癸酉朔(西元前550年),24年七月甲子朔(西元前549年),24年八月癸巳朔(西元前549年),27年12月乙亥朔(西元前546年)

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西元前535年),15年六月丁巳朔(西元前527年),17年六月甲戊朔(西元前525年),21年七月壬午朔(西元前521年),22年12月癸酉朔(西元前520年),24年五月乙未朔(西元前518年),31年12月辛亥朔(西元前512年)

定公:五年正月辛亥朔(西元前505年),12年11月丙寅朔(西元前498年),15年八月庚辰朔(西元前495年)

依網站「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春秋穀梁傳比對後,上述三十六個日蝕的確在春秋穀梁傳有完全的記載,但是和三民新譯史記1417頁注釋43並不完全吻合,都一一依網站「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改正如上。

史記卷27 天官書所舉月蝕二十八宿日蝕三個例子來說明中華文化在2000年前就有了天文占星學,只是所用的名詞不同,而在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獨尊儒術後,掩蓋了華夏文明的科學面,兩千年來喪失了科學的民族自信,殊為可惜。「史記爆料」將天官書的片斷重新呈現,知道中華文化在2000年前就有了天文占星學,這不是阿Q精神,而是希望大家因而了解到華夏文明的科學的一面,從而拾起科學的民族自信,在各個領域有自信地研發,就好像阿羯自信地將古老的「史記」以「爆料」型式在網路、手機、平板電腦上等最新科技與人分享,樂此不疲地創新。

 

更多史記爆料,下回分解。

史記爆料目錄:三民新譯史記–目錄

2000年前的天文占星學(史記卷27、天官書):2012年12月0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