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

史記卷29 河渠書

民以食為天,食物來自耕種,耕種需要灌溉,水利工程就是政府最重要的施政項目。史記卷29、河渠書歴述了從夏禹到漢武帝的重要水利工程,閱讀本文時請參考下圖(援引自三民書局、戰國策)。

尚書中的禹貢說明了夏禹的治水先用圍堵,不成功,再將黄河分流成二,進入渤海,見上圖,應是圖中「周」字右邊開始分流,之後成為「河水」及「漯ㄊㄚˋ水」兩河,上圖中不見「漯水」,而今日黄河行經「濟水」古道,猜測「漯水」和「濟水」在歲月更替中是同一條河,夏禹的將黄河分流,工程浩大,但也因此讓自西元前2100年起的夏、商、到西元前256年結束的周,三代1800年免於水患。史記卷29、河渠書原文:

夏書曰: 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然河菑衍溢,害中國也尤甚。…..於是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二渠以引其 河。北載之高地,過降水,至于大陸,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澤既灑,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到了戰國時代,西門豹曾引導漳水來灌溉,讓魏的黄河以北地區(河內)富裕,可惜上圖中不見「漳水」,但應是在圖中魏字下方、「河水」上方的位置,史記卷29、河渠書原文:

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在「空降部隊-用完即丟的保險套」一文中曾講到,來自韓國的水工「鄭國」是個間諜,建議修渠是為了消耗秦國國力,結果造成秦始皇「下逐客令」,秦始皇本來要殺掉這個水利工程師「鄭國」,但是鄭國告訴秦始皇:「我雖是間諜,但是建好水渠,仍是對秦有利」,秦始皇倒真是讓他完成了富腴了今天陝西中部的關中的「鄭國渠」,「鄭國渠」在上圖「涇水」和「雍水」交會處附近。史記卷29、河渠書原文:

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并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 以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有人為國為民興水利,也有人為了私利而昧著良心用怪力亂神阻止修補河堤,這個人就是武帝老媽王太后同母異父弟弟田蚡,時任行政院長(丞相)的他,皇帝在黄河北岸的「鄃」給了他一大塊地,黃河在今河南濮場、位於黃河東岸的「瓠子」潰堤,水都往南岸而去,因此田蚡的地反而收成好,所以他就反對修堤,武帝看在老媽份上不好放著舅舅的地不管,只好放棄修堤,這一放就是20年,史記卷29、河渠書原文:

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決於瓠子,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於是天子使汲黯、鄭當時興人徒塞之,輒復壞。是時武安侯田蚡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決而南則鄃無水菑,邑收多。蚡言於上曰:「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為彊塞,塞之未必應天。」而望氣用數者亦以為然。於是天子久之不事復塞也。

放了20年,結果許多田地沒有收成,威脅到王權,武帝終於受不了了,在黄河潰堤的「瓠子」築好水利工事,並在此建了「宣房宮」,因此恢復了大禹時將黄河分流的舊河道,徹底整治了水患,司馬遷也參加了這次行動,有感而發寫了這一篇河渠書,史記卷29、河渠書原文:

於是卒塞瓠子,筑宮其上,名曰宣房宮。而道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跡,而梁、楚之地復寧,無水災。

中華文明上朔五千年,自有其原因,司馬遷為科學中國記錄下了古代的水利工程,彰顯民族生存的根本。

 

更多史記爆料,下回分解。

史記爆料目錄:三民新譯史記–目錄

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史記卷29、河渠書):2012年12月11a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