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不言而有信”

史記卷31 吳太伯世家

這世界”言而有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今日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用言語約定己經不夠了,還要訂合約、寫下來,即便如此,仍有可能言而無信;但是在春秋、吳國,有一位”季札”,能超越”言而有信”,事實上”季札”並沒有和”徐君”約定,要在出使完成後,將一把”徐君”喜歡的劍送給他,但是,當”季札”知道”徐君”喜歡這把劍時,已經暗中決定將劍送給”徐君”,不巧,回程時,”徐君”已死,而”季札”仍將寶劍繫在”徐君”墓前的樹上,算是送給他,有個成語”季札掛劍”、”季札贈劍”講的即是這故事,史記卷31、吳太伯世家原文如下: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塚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吳國在春秋時代是個小國,曾經一度十分強盛、卻又隨即敗亡,不令人好奇嗎?

吳國最有名的故事是吳王夫差、西施、范蠡、勾踐臥薪嚐膽的那一段,由史記卷31、吳太伯世家的記載,可以看到夫差的父親是闔盧,闔盧的王位是從他的堂兄弟吳王僚手中搶來的,闔盧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闔盧的父親諸樊和餘祭、吳王僚的父親餘眛(音墨)、季札,是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因為季札賢能,吳王壽夢想傳位給季札,但是季札不肯,最後由大哥諸樊繼立,諸樊死了,決定傳給弟弟餘祭,如此最終就可以傳到季札的手中,完成吳王壽夢的遺願,餘祭死後也循例傳位其弟餘眛(音墨),餘眛(音墨)死後也要傳位季紮,結果季札仍是不接受,並且逃走了,吳國人只好立餘眛(音墨)之子、僚繼位,才結束了這一段兄終弟及的美名,其實季札這種逃離王位的遺傳因早就種于其父吳王壽夢的十九世開山祖先’吳太伯’的血液裡,太伯和其弟仲雍是周太王的兒子,也是季曆的哥哥,並且季曆的兒子昌也很好,因此,太伯和其弟仲雍就逃走,以便讓弟弟季曆即帝位。

由這一段故事,可以看到,吳國的血液中的兄弟謙讓王位,使得自太伯以後十九代、到吳王壽夢都能平靜地轉讓政權,日益強大,傳賢的風氣在吳王壽夢之後的四兄弟諸樊、餘祭、餘眛(音墨)、季札又重現,這應是小國能強盛的主因。

吳國的敗亡卻可能也是因為闔盧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篡位,破壞了立國精神。歷史有許多偶然及必然,史記的記載讓人遙想兩千年前的種種可能。

 

更多史記爆料,下回分解。

史記爆料目錄:三民新譯史記、目錄

季札”不言而有信”(史記卷31、吳太伯世家):2009年03月21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