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隱公六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示小事可以釀成巨災。「火之燎原」原文見左傳、隱公六年:
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e,遂不許。君子曰j,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a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b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ㄕㄢ)夷蘊崇c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d,則善者信矣。
商書a就是尚書、商書,雖然「火之燎原」是引用尚書、商書,但「火之燎原」應說是出自於左傳(註四)。上段文字大意是,鄭國總統「莊公」打敗了陳國後,想修補關係,但是,陳國總統「桓公」不答應,「桓公」的弟弟五父(陳佗ㄊㄨㄛˊ)勸哥哥接受。之後,輿論j覺得應該揚善除惡,記者周任b也用農夫務必要袪除雜草c以免蔓延d來批評這個事件。「桓公」不答應的原因是:鄭國是個小國e,這由鄭伯、陳侯依「公侯伯子男」的次序一比可見,鄭國的確矮了一截。我們印象中的春秋五霸「齊楚晉秦宋」(依史記所說),的確沒有鄭國,但是,鄭國卻是春秋初期的強國,尤其是在「鄭武公」、「鄭莊公」時代,「鄭武公」就是和偏心老媽到黃泉相見的主角。從這一年、魯隱公六年、西元前717年到魯桓公五年、西元前707年,十年之間,鄭國攻伐不斷,可見其國力。除了輿論j及記者周任b在隱公六年的批評。次一年,鄭國人兩次都說陳國將發生內亂f,原文見左傳、隱公七年:
陳及鄭平,十二月,陳五父如鄭蒞盟,壬申,及鄭伯盟,歃如忘,洩伯曰,五父必不免f,不賴盟矣,鄭良佐如陳蒞盟,辛巳,及陳侯盟,亦知陳之將亂f也。
到了魯桓公五年、西元前707年,「陳桓公」不知道為了什麼,突然「離家出走g」(這就是引用中的「再赴也g」)後就死了。原文見左傳、桓公五年: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再赴也g。
陳佗ㄊㄨㄛˊ就在陳桓公死後殺了桓公兒子陳免h,陳國發生內亂。陳佗是誰呢?陳佗就是五父、文公的兒子i,「陳桓公」陳鮑是陳文公的兒子,所以,陳佗是「桓公」的弟弟,有意思的是,陳佗和「桓公」是同父不同母,怎麼看得出來?由「文公子佗i」四字,這四字寫的是「陳佗是文公的兒子」,如果兩人同母,會以「桓公弟佗」表示,所以,陳佗、「桓公」只有相同的父親,事實上,陳佗是文公的小三所生,因而無法繼承王位。原文見左傳、桓公五年:
於是陳亂,文公子佗i殺太子免而代之h,公疾病而亂作,國人分散,故再赴。
過了一年,陳佗在蔡國被人殺了j,陳佗在蔡國被人殺了一事,左傳並沒有評論,在公羊傳、穀梁傳記錄較清楚(註三)。原文見左傳、桓公六年:
秋,八月壬午,大閱。蔡人殺陳佗j。
陳佗在蔡國被人殺了j之後,「陳桓公」另一個兒子陳躍才繼位為「陳厲公」n,在左傳、莊公22年有記載:
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n,生敬仲
陳國果然發生內亂,「火之燎原」真相大白!原來,陳佗就是陳國的星星之火,「陳桓公」沒有狠下心處理,結果「陳佗」殺了「陳桓公」的兒子「陳免」,終於釀成巨災!
左傳和史記記載不同(註五)!歷年有許多爭議(註六),不論左傳或史記,都看得到一堆小三、小王,「慾」才是「火之燎原」的根源,「人之原慾」是「情色慾」,陳文公妻妾成群產生了同父不同母的「陳桓公」、陳佗,陳佗在蔡國的淫亂Lo也是「情色慾」。不論是左傳記載的陳佗殺了「陳桓公」兒子陳免,或是史記記載的「陳桓公」的兒子們殺了陳佗,這都是肇因於「陳桓公」、陳佗背後的母系所代表的不同權力系統的鬥爭,「權力慾」更是「火之燎原」的直接導火線。
「情色慾」、「權力慾」往往又有某種程度的結合,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左傳」、「春秋」中也處處可見,只是「左傳」寫得較詳細,「春秋」只寫了個標題,這就是我們「春秋左傳歪哥」要「歪」的重點。
更多春秋左傳歪哥,下回分解。
「註二」:三民記史記、十二諸侯年表、p730。明年蔡人殺佗,陳厲公即位,厲公子敬仲陳完
「註三」:陳佗在蔡國被人殺了一事,左傳並沒有評論,在公羊傳、穀梁傳記錄較清楚。
公羊傳、桓公六年,陳佗在蔡國被人殺了:
蔡人殺陳佗。陳佗者何?陳君也。陳君則曷為謂之陳佗?絕也。曷為絕之?賤也。其賤奈何?外淫o也。惡乎淫?淫于蔡,蔡人殺之。
穀梁傳、桓公六年,陳佗在蔡國被人殺了:
秋,八月壬午,大閱。大閱者何?閱兵車也。修教明諭,國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為崇武,故謹而日之,蓋以觀婦人也。蔡人殺陳佗。陳佗者,陳君 也。其曰陳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稱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陳侯喜獵,淫獵於蔡o,與蔡人爭禽。蔡人不知其是陳君也,而殺之。何如知其是陳君也?兩下相殺,不道。其不地,於蔡也。
「註四」:左傳、隱公六年引用尚書、商書:「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意思是「惡行的蔓延,如同火燒大草原,根本無法靠近,更別說撲滅它了」,照理說,尚書比左傳早,「火之燎原」應是出自尚書,但是,因為這個被引用的尚書已失傳了(古文尚書),今天看到的是漢伏生的「今文尚書」(史記 卷121 儒林列傳),不論依左傳相傳是左丘明所寫,或依照近代楊伯峻考證是戰國初期之人據諸侯國史編輯而成(註一)(大約在西元前403~386年間,距今2013年約2400年),左傳成書均早於「今文尚書」。所以,「火之燎原」應說是出自於左傳。
「註五」:「陳桓公」、陳佗的關係及王位的傳遞,史記卷36、陳杞世家和左傳記載稍有不同,陳杞世家的記錄是「陳佗」的老媽是蔡國人k,「陳桓公」死後,蔡國人替「陳佗」殺了五父(所以,「陳佗」和五父並非同一人)及陳免,「陳佗」成了「陳厲公」,「陳厲公」又娶了蔡國的女子,可惜,這個蔡女與蔡國女人很淫亂,一天到晚回蔡國和老相好們3p、4p。「陳厲公」跟著去抓姦L,沒想到一時把持不住,加入3p、4p淫亂,成了4p、5p一團亂L,到了「陳厲公七年」,「陳桓公」的另外三個兒子陳躍,陳林,陳杵臼找到了蔡國內線,色誘「陳厲公」,在蔡國殺了「陳厲公」,「陳躍」繼任為「陳利公」,「陳利公」只做了五個月皇帝就死了,陳林繼任為「陳莊公」,「陳莊公」做了七年皇帝,陳杵臼繼任為「陳宣公」,而「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字「敬仲」的後代成為齊國的總統m,原文見史記卷36、陳杞世家:
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桓公鮑卒。桓公弟佗,其母蔡女k,故蔡人為佗殺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為厲公。桓公病而亂作,國人分散,故再赴。
厲公二年,生子敬仲完m。周太史過陳,陳厲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觀之否:「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若在異國,必姜姓。姜姓,太嶽之後。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厲公取蔡女,蔡女與蔡人亂,厲公數如蔡淫L。七年,厲公所殺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長曰躍,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誘厲公以好女,與蔡人共殺厲公而立躍,是為利公。利公者,桓公子也。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為莊公。莊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為宣公。
「註六」:左傳記載和史記不同的爭議,大多偏向於認為司馬遷「誤讀」左傳,因而寫錯。
但是三民書局、新譯史記卷36、陳杞世家、1796頁注釋36中指出「此處關係混亂」,再仔細看「春秋」本文,在春秋、桓公五年只有「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雖然指出陳侯鮑的死和甲戌、己丑兩天有關,卻沒有再赴也g這三字,所以,「再赴也g這三字」是左傳加上去的,是個八卦,否則「春秋」應會指明,所以,「陳桓公」死後的王位之爭,是左傳歪哥的結果。
1796頁注釋36中也指出「公羊、穀梁不言陳陀之亂」。似乎也支持著陳佗並未作亂(殺掉「陳桓公」的兒子陳免)。
所以,看來,司馬遷並未「誤讀」左傳,而是有其自己的看法。
春秋左傳歪哥目錄:左傳、目錄
慾火之燎原(左傳、隱公六年):2013-07-22星期一